/时间/
2025年6月3日 19:30
/地点/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
/艺术总监/
赵雨薇
/舞台编导/
周灿灿
/演出策划/
张暄 初鼎炆 康庆如
/执行导演/
张暄
/艺术指导/
初鼎炆
/主演/
李好 卢晓航 康庆如
王佳骏 张暄 龙诗晶 陈聆真
/主办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志愿者协会
活动宗旨
为贯彻“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精神,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校园版民族歌剧《沂蒙山》。本项目依托2024年本科教学成果奖立项项目《构建高师声乐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创新研究》,在探索声乐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将教学创新成果转化为红色题材艺术实践,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协同育人价值。
民族歌剧《沂蒙山》以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的革命历史为背景,围绕村姑海棠的命运展开,讲述了她与丈夫林生、战友夏荷、村长孙九龙等人在国家危亡之际,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感人故事。剧中,海棠在新婚之日遭遇日寇袭击,丈夫林生参军离去,几年后,为保护八路军遗孤,海棠忍痛让年幼的儿子引开敌人,最终痛失爱子;战争胜利后,海棠将抚养长大的孩子归还给亲生父亲,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剧通过丰富的音乐元素和舞台表现,生动再现了沂蒙人民与八路军“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深刻诠释了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本次校园版歌剧《沂蒙山》是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史上第一部歌剧,该剧的排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其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
浸入式思政美育教育——深入挖掘《沂蒙山》红色题材中的家国情怀,通过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将爱国主义精神与文化自信有机植入教学舞台实践,引导学生在排演与观摩中体悟沂蒙精神的时代担当。
综合演唱形式训练——在排演过程中,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合唱、重唱、对唱、独唱、领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进行多维度的演唱技法与舞台适应性训练,将声乐演唱技法与发声技巧、舞台表演、角色塑造等要素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建立对歌唱表达和舞台表演的综合审美判断能力。通过完整剧目的演绎实践,培养学生在多种演唱形式中的适应能力与灵活切换能力,切实实现从“演中学”“练中教”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未来音乐教师在教学与艺术实践中的综合能力与职场竞争力。
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能教、能演、能策划、能执导”,通过角色选择、剧本分析、角色分析、声音训练、台词训练、表演训练、舞台调度、策划组织、导演宣传等多维实践,让学生切身参与到剧目的创作体系中,锻炼学生们的协调能力与综合素养,为培养优秀的音乐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艺术总监
赵雨薇 教授
一级演员,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曾获评“时代风尚”学雷锋最美文艺志愿者。
代表作:《清晨我们看升旗》《东方永远红》《陪我走走》《春雨潇潇》《桂花雨》等;多次受邀参加央视各大文艺晚会、央视春晚、中国文联“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及多省市卫视春晚等。
舞台编导
周灿灿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文联首批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
执行导演
张暄
男中音,华中师范大学2023级公费师范本科生,师从赵雨薇教授。
艺术指导
初鼎炆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主修钢琴、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