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海报观看“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5春节大联欢完整视频
家国情怀 文艺筑梦
——观“百花迎春”
中国文学艺术界
2025春节大联欢有感
代恒猛
当新春的钟声敲响,当万家灯火渐次点亮,一场汇聚了中国文学艺术界精英的盛宴——“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5春节大联欢,在欢声笑语与深情厚谊中拉开帷幕。本次大联欢以“家”为题,分为“新春齐回家”“深情唱团圆”“百花满家园”三个篇章,将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以及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编织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在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家的温暖、祖国的强大和时代的召唤,抒发广大文艺工作者挺膺担当、接续奋斗的心声与抱负。
大联欢以“新春齐回家”开篇,通过一系列充满喜庆与温馨的歌曲,如《点赞新时代》《相亲相爱一家人》等,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氛围。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更蕴含了对新时代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灯火里的中国》等歌曲,以深情的旋律和真挚的演唱,展现了祖国大地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让人心潮澎湃,倍感自豪。
在舞蹈、戏曲、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穿插中,大联欢不仅展示了中国文艺的博大精深,更以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表演,诠释了“家”的深刻内涵。无论是“深入基层 扎根人民”组歌《家之大——情满四方》中对基层生活的真实描绘,还是戏曲三唱《白蛇传》中对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让人感受到了文艺工作者对家的深情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联欢中的科幻创意秀《人是_》和年代摄影秀《暖》等节目,以新颖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以及时代变迁中的温暖记忆。这些节目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回顾整场演出,以“回家”为主题主线,将歌舞、戏曲、相声、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这不仅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通过本次大联欢,使人深刻感受到了文艺的力量和魅力,也更加坚定了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期待。
大联欢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家的深情。这种家的情怀,抒发的不仅仅是“小家”的温馨,更是折射出“大家”——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与强盛。人常说,有国才有家,但祖国的强大、美好生活的实现,要靠一代又一代艰辛耕耘、不懈拼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这一理念在大联欢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无论是老艺术家们演绎的经典旋律,还是年轻演员们展现的活力四射;无论是深入基层的文艺创作,还是前沿科技的艺术展示,都是文艺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年代摄影秀《暖》中,徐永辉先生用镜头记录了一户人家70年的变化,从贫困到富裕,从黑白到彩色,这不仅仅是叶家一家的故事,更是无数中国家庭经历时代变迁的历史缩影。这些照片,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也在告诉世人——小家的幸福是国家繁荣的基石,而国家的强大则是小家安宁的保障。情景朗诵《党的女儿》更是将这一理念推向高潮。从八路军抗敌剧社的演出队伍,到油印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再到《白毛女》《党的女儿》等经典作品,令人抚今追昔。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用他们的才华和热血,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用一生践行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每一步都走出了信仰的力量,每一份付出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芒。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国家的强大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于每一个人的努力,来自于每一份微小的贡献。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无论是科研工作者、教师、医生,还是农民、工人、文艺工作者,每一个人都是国家发展的参与者,每一份付出都是国家繁荣的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文艺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他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更是时代发展的参与者、记录者和歌颂者。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记录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大联欢中的文艺工作者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使命和责任。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艺术的力量温暖人心、鼓舞士气。无论是“深入基层 扎根人民”组歌中的基层采风创作,还是舞蹈《华山论剑》中的绝技绝活展示,都让人感受到了文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其中,文艺志愿服务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2013年成立以来,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联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切实把“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深度贯通起来,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志愿者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大联欢中,随时可见文艺志愿者的身影和成果。文艺志愿服务的独特价值在于一头连着文艺工作者,一头连着人民。它是文艺工作者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通过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文艺工作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求,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潮流。尤其是“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开展以来,广大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走到人民群众中去,用艺术的力量为基层群众带来了欢乐和温暖,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强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和感情。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应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为舞台,扎根生活、潜心创作,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民族风格和人民情怀的优秀作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系北京市团校党的群众工作教研部部长、副研究员,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十周年)首席专家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